子夜收摊时,老马头叼着秦守给的大前门,眯着独眼说:“东头那几个红袖章...是陈主任的侄子。“他往地上啐了口痰,“他们用的茶叶...是供销社库底发霉的次货...“
秦守擦着匕首上的虾壳残渣,月光照亮刃口缺了的小豁——是那晚砍断捕兽夹铁链时崩的。他望了眼镇东头亮着灯的小楼,那是知青办新刷的红漆窗框。
秦德刚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听见西屋传来岳怀萍的咳嗽声,还有儿子压低的说话声:“...别听她的...我这就去公社开证明...“
周小莉在厨房剁猪草,菜刀剁得案板“咚咚“响。她瞅见岳怀萍端着洗衣盆往河边走,腰间的红绸包裹鼓鼓囊囊的,便悄悄跟了上去。
“同志,来份特辣。“
低沉的男声惊得她手一抖,铁勺磕在锅沿当啷作响。抬头正撞进双琥珀色的眸子,男人军大衣领口露出的毛衣起满毛球,袖口却用金线绣着精致的虎头纹。
魏野摘下雷锋帽,露出剃得青白的头皮。他手指拂过条凳上《赤脚医生手册》封面的灰,却盯着秦书瑶发梢沾着的野山椒籽:“秦守呢?“
“进山了。“秦书瑶往搪瓷缸里码虾的动作有些慌乱,工农兵图案的缸子险些脱手。她没注意魏野悄悄用报纸垫住条凳上翘起的木刺,更没看见他喉结滚了滚,把“小心烫“三个字咽回肚里。
暮色里飘起小雪时,魏野已经续了三缸虾。他嚼着虾壳的姿势像在品龙井,目光却追着秦书瑶打转——看她踮脚够竹筐时露出的一截腰线,看她在账本上记粮票时蹙起的眉,看她被蒸汽熏红的脸颊沾了抹锅灰。
1978年的夏天,阳光炽热而浓烈,仿佛要把大地烤化。秦守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后座上带着林云墨,一路穿过乡间的小路,扬起阵阵尘土,向着高考的考场疾驰而去。林云墨坐在后座上,紧紧地抓着秦守的衣角,心里既紧张又充满期待。她知道,这场考试是她改变命运的机会,而秦守,是她最坚实的依靠。
高考那三天,秦守每天都早早地把林云墨送到考场,然后在考场外默默地等待。他看着那些和林云墨一样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走进考场,心里默默祈祷着林云墨能够顺利。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云墨走出考场,看到秦守那熟悉的身影,心中的紧张和疲惫一下子消散了许多。她朝着秦守走去,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林云墨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整个人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椅子上。秦守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心疼地为她倒了一杯水,轻声说:“墨墨,辛苦了,这几天好好休息一下吧。”林云墨接过水,喝了一口,点点头:“嗯,守哥,终于考完了,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尽力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云墨和秦守在等待成绩的过程中,依然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白天,他们会一起去田里劳作,照料庄稼;晚上,就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聊聊未来的打算。林云墨有时候会担心自己考得不好,秦守总是耐心地安慰她:“墨墨,别想太多,你那么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不管你考得怎么样,我都在你身边,我们一起面对。”
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秦守陪着林云墨来到了公社的公告栏前,那里已经围满了人。人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寻找着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名字。林云墨紧张得手心出汗,秦守紧紧地握住她的手,给她力量。当林云墨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她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她考上了,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秦守也开心地笑了,他轻轻地抱住林云墨,说:“墨墨,我就知道你可以的,恭喜你啊!”
回到家后,林云墨的家人和邻居们都纷纷前来祝贺,家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氛。秦守默默地为林云墨准备了一份礼物,是他亲手做的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他对林云墨的祝福和鼓励的话语。他把笔记本递给林云墨,说:“墨墨,这是我送你的礼物,希望你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林云墨接过笔记本,感动地说:“守哥,谢谢你,我会的。”
随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林云墨开始准备行李。秦守帮着她收拾东西,心里却有些失落。他知道,林云墨去了大学,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但他还是希望林云墨能够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林云墨离开的那天,秦守又骑着那辆二八自行车,送她去车站。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有风吹过的声音。到了车站,秦守帮林云墨把行李放好,看着她,眼中满是不舍:“墨墨,到了学校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情就写信给我。”林云墨点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守哥,你也是,要照顾好自己。”
火车缓缓开动,林云墨看着秦守的身影越来越远,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秦守站在车站,一直看着火车消失在远方,才转身离开。他知道,他和林云墨的人生都将开启新的篇章,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将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更加深厚和坚定。
在大学里,林云墨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她和秦守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和成长。秦守在村里也努力工作,为了自己和林云墨的未来打拼着。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林云墨顺利毕业,回到了家乡。她和秦守终于再次相聚,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仿佛时间从未流逝。
后来,林云墨在当地的一所学校当了老师,秦守也在村里的工厂里工作。他们结婚了,过上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成为了村里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年轻的一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