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李逸杯酒释兵权(1 / 2)

第422章李逸杯酒释兵权

曹州,周桥。

小荷才露尖尖角,

“那就是孟海城”李逸持马鞭遥指。

蒋善合在旁边应道:“孟海公当年在周桥聚众,夺取曹州后在此修建了南北二城,百姓称之为孟海城。”

那两座城堡不算很大,但据说里面装饰的挺豪华。孟海公当年也是底层百姓,只是好弄拳棒不喜文字,隋末他在此聚众起事,自称录事。

倒也曾据曹戴六七年,只是此人没什么大志向,起兵后就忙着在这老家修城堡,一心想当个富翁乡豪,看他给自己安的录事头衔就知道了。

“蒋公是洛阳人”

“嗯,下官籍贯洛阳。”

蒋善合跟孟海公出身不同,他属于官宦之后,家里是将门。大业八年曾从征高句丽,获建节尉,后来任戴州禹城县令。

孟海公聚众起义,很快就有几万人马,当时天下大乱,蒋善合一刚到任的县令,也无法抗拒,最后也只好归附了孟海公,后来他攻下东面的郓州,自称郓州刺史,半依附于孟海公。

孟海公只怕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是死在蒋善合手里。

李逸的行辕立在济阴城,在白沟河南岸,也是曹州州城。自李逸来到曹州,整个济阴城已经清查过几遍。

城池早就由李逸的牙军接管,城中街道布满岗哨。

辕门外,甲兵如林。

盔甲锃亮,刀枪闪着寒光,六丈高旗杆悬着六面大纛,后面一排认旗,河南道安抚大使、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检校司空、检校侍中、兵部尚书、参旗将军、上柱国、晋国公

门旗、五方旗,旌旗飘飘,威严肃穆。

蒋善合一直跟在李逸身侧,很是不安。

人都会有些野心,就如当初他只是禹城县令,可后来依附孟海公,见天下大乱,孟海公这样的人都能拉起几万人,夺取两州。他便也自请募兵,然后往攻郓州,打下郓州后,也拥兵上万,独领一州。

如今他杀了孟海公和他的兄弟儿子亲信,夺了他的人马地盘,也想着取代孟海公,成为新的曹州总管。

毕竟他现在手底下,号称拥兵五万。

“司空,杜总管等到了。”

宋义上前禀报。

李逸点头,“请他与麾下诸将校前来,麾下兵马则和蒋刺史一样,先驻于城外。”

等人到齐,

李逸升堂,于白虎节堂落坐。

二门外,立着两面七尺长尖刃豹尾旗,大小军将无令不得擅入,否则立斩。

门内奏响军乐,

亲兵传呼诸将上堂。

一众将领鱼贯入白虎节堂,

这些将领明显的分成三股,最先进入的自然是跟随李逸从洛阳来的大唐将领们,

如长史宇文士及司马张亮,还有伊州刺史李奉慈、郑州刺史李博义,以及卢承庆、张公谨、刘仁轨、梁建方、高甄生等。

另两批则是从滑州来的杜才干、卢穆,以及曹郓这边的蒋善合等人。

一众将校,依照品级,依次向李逸报名行礼参拜。

分两班站立,躬身肃立,静候指示。

“诸位,坐。”

李逸虚按几下。

“河南韩洪、孟海公、徐圆郎、张青特、藏君相等总管、刺史,勾结河北窦建德,降而复叛,反复无常。

某深受圣人隆恩,委以安抚河南重任,誓要讨平叛乱,诸君也都深受圣人恩赏,当同心戮力,以报圣人。

此次杜总管和蒋刺史能够保持立场,为国平叛,某深为欣慰。

朝廷向来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圣人特许我便宜行事之权,授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可先斩后奏。”

诸将肃穆。

“杜总管!”

“末将在。”杜才干上前,这位也才不到三十,很是年轻。

李逸招手,亲兵捧出一个箱子。

“某将杜总管平叛除逆之功快马奏报长安天子,圣人龙颜大悦,特下诏嘉奖。

赐杜公银壶一个金杯一对,另明光铠甲一套,鎏金绢甲一套。

说着,李逸又拿出一道明黄诏令。

“特加封杜公为平舆郡开国公,检校滑州总管,使持节滑、濮、曹、郓四州诸军事、滑州刺史。”

杜才干上前谢恩领旨。

蒋善合在

曹州总管府废了,戴州撤了,曹、郓划入滑州总管府了,他的总管梦也碎了。

“郓州刺史蒋公。”

蒋善合深呼吸几下,勉强打起笑脸,上前。

他比起杜才干其实也大不了几岁,也才三十出头,身材魁梧,十年前,他曾经受召,前往辽东征讨高句丽,那年去辽东的人很多,都怀着建功立业之心去的,诸如刘武周也是同在洛阳应募的。

“圣人闻蒋公没有跟随孟海公叛乱,还能义无反顾,冒险领兵至曹州诛贼平乱,非常欣慰。

诏加封蒋公为郓城县开国公,使持节郓州诸军事、郓州刺史,加勋九转为大将军。

赐明光铠甲一套,银瓶一个金杯两个。”

蒋善合拜恩领诏。

心里不免失落,仅是个县公、九转勋。仍还是郓州刺史,所谓使持节郓州诸军事,仍是刺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