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古怪的豪门大宅(1 / 1)

茅山天师 萧莫愁 3567 字 2016-12-27

不多时,我们行便来到了江南三大名湖之的玄武湖跟前,昨夜只顾着赶路追那女鬼,现在大白天再看,却又是番景色宜人之貌,碧波荡漾,水质清澈,岸边芦苇丛生,而且走得近些,还能看见水中的鱼儿正在其间欢快的游动,看到这里,陶上谦先生微笑着说道:“这玄武湖方圆共分为五洲,分别为环洲樱洲菱洲梁州翠洲,可谓是洲洲堤桥相通,远山近水相得益彰,浑然体,宋人欧阳修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其中所说的后湖,就是指这玄武湖,而其中的金陵,就是指那座金陵山,也就是现在人所称的紫金山,呵呵”

师父点了点头,并接着说道:“这紫金山的别称甚多,古称金陵山,出自战国时楚国在此建造金陵邑,有此而得名金陵山。Δ阁n不过到了汉代被称之为钟山,此山外形如盘曲巨龙,后有中阜龙盘之说。汉末后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后来孙权感念而将此山命名为蒋山,三国时,诸葛亮来到江东准备与东吴孙权结盟共同抵抗曹操万大军。路经林陵时,所谓林陵就是现如今的南京,见北依长江天险,山峦巍峨,似蛟龙盘曲,石头山地势险固,如虎踞江边,不胜感叹而言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土之宅也。并力劝孙权在此建都。赤壁大战以后,孙权迁都南京,改林陵为建业。从此以后,南京相继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各朝的都城,六朝古都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陶上谦先生微笑着点头,并接着师父的话往下说道:“正是因为这玄武湖位于那六朝都城之北,所以玄武湖也称之为北湖,至于后湖之说,乃是因为此湖也正好位于金陵山之阴。”

师父再次赞同番,随即说:“玄武湖的玄武二字,乃是指北方之神,四象之,玄武本身为龟蛇复合之体,而玄武与青龙朱雀白虎共同守护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说起来,这也是六朝时期,那些帝王的游乐之地,出于四象布局的需要,又传宋元嘉年间湖中出现过两次黑龙,便是被改成了玄武湖。”

只听到师父和陶上谦先生唱和,不会儿便把玄武湖与那金陵山的老底儿都给掀了出来。

不过听他们所说的话语,让我不禁有身临这玄武湖历史变迁的种种情境之中,但这也说明了个问题,天地万物并不单单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朝代,无论风云变幻,无论是沧海桑田,天地万物始终都没有任何改变,唯改变的,只是游历在此湖四周的匆匆过客罢了。

不知为什么,师父旦和这位陶上谦先生聊起来,便是甚为投机,而且像是相识了多年的知己老友,默契十足。甚至将师父先前脸上的那点波澜,也顷刻扫了去。

但我觉得师父越是把陶上谦先生当成知己好友,等到日后陶上谦先生的真实面目展露出来,又完全不是师父心目中的印象,反而是大相径庭,到那时候,师父不知道该会多么伤心啊

世人皆说,知己难得。而我跟随师父这么长时间,也并未见过师父对哪个人有如此好感的。大多都是来来往往,从无挂碍,而这陶上谦先生的见识和志趣,似乎与师父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才让师父如此心悦吧。

我们路欣赏着美景,而师父和陶上谦先生则依旧是你言我句的在谈论玄武湖的种种历史趣闻,但无论怎么聊,都像是聊不尽,说不完似的。

可我知道,世上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开始,就定会有结束的那刻。看到前面不远处的青石碑,上书“陶瓷镇”时,师父的话音戛然而止,并向陶上谦先生抱拳笑道:“陶先生,我们师徒还要去金陵山游,就不到贵府叨扰了,改日必当登门拜访”

陶上谦似乎也有些意犹未尽,闻言,顿时叹了声,说道:“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和杨先生分别,时间过得真快啊我陶某难遇知己,心中已然把杨先生当成知己好友,若是游过金陵山,还望杨先生务必到寒舍小住几日,我们再畅谈天地大道,在那小酒馆中我们各自对了几句诗,仍然让陶某意犹未尽,希望我们还有对诗的机会”

师父笑了笑,再次抱拳礼,然后我们便和陶上谦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而去。

说起来,这陶瓷镇的规模也是不小,前后沿山都是镇上的住家,陶上谦的住宅似乎在最深处,而我和师父则向金陵山直奔而去。直到再也看不到陶上谦的身影,师父突然冷静下来,说道:“陶七两的宅院在何处快带为师去”

“呃”我怔了怔,连忙问道:“师父,我们不是要去金陵山吗”

师父皱了皱眉头,说道:“去什么金陵山这是敷衍陶先生的话,若是真跟着陶先生去了他的家中,不小住数日怎能有空出来到那时陶七两家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你以为陶先生算不出那那只鬼的来历吗他前番凭空而断只是糊弄于你,九指神算不是那么简单的,旦他回到家中,必然能够起卦算出偷盗他钱财的是谁,而先前陶先生言辞之中似乎对那陶七两很是不善,若是他有心报复,那女鬼定无活路”

我张了张嘴,呆呆地看着师父,没想到师父把切都看得这么透彻了。我还以为他直痴迷把陶上谦当成知己了呢,如此说来,我们必须马上赶到陶七两家。

重重点头应承声,我即刻带着师父到了金陵山的山脚下,此地在陶瓷镇的最北边,附近有几家废弃的大宅子,似乎都早已搬离出去,聚集在了前街热闹繁华之地。而陶府门前似乎也曾热闹过,辉煌过,但现在却已经是变得冷冷清清,早已不是当年的光景。

只是不知道那些陶瓷镇的百姓,还记不记得曾经以陶七两父亲开创的辉煌历史而改名的陶瓷镇,其中的深远来历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陶家现如今片凋零衰败之相,早已不是那个陶瓷镇的富之家。

当我带着师父来到陶七两家的大门口时,师父怔了怔,看着这残破的大门,院中的狼藉之貌,以及那雕梁画栋的屋宅不断透着的腐朽之气,时感慨道:“唉,虽然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到了陶七两这里,仅仅第二代都没过去,难道是这陶家的风水出了什么问题还是陶七两命格有问题”

缓步走进这个大院子,师父低头看了眼地面,随即说道:“旺宅土质肥沃,而这地面也是片贫瘠之相,干涩生硬,似乎少了抹地气,你看那枯树荒草,瘦弱矮小,而且宅院空旷,人口凋零,没有半点生气的迹象,人气生气地气皆无,就是想不穷也难了。但陶上谦身为玄门大家,当年就没有帮他兄长陶文义看过这所宅院的风水吗”

我想了想,不耐地说道:“师父,别怪我多嘴,我总感觉那陶上谦先生巴不得陶七两家子绝门绝户呢。”

“不得胡说”师父皱了皱眉头,继而说道:“陶先生虽然性格刚硬,但也不能说明他就是个不善之人,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你怎能仅凭感觉而断定那陶先生就定不想让陶七两家好过呢或许是陶七两欺骗了你也未可知,对了,陶七两七两怎么会有人起这么轻贱的名字,贫宅配贱名,这分明就是败到底之象啊”

我点了点头,说道:“七两还不到斤,这名字的确起的太轻了,上不能压得住福宅,下不能抑制穷相。陶七两的父亲也太傻了,居然会取这种名字,师父你看着原本应该是多么辉煌富庶的家宅,现如今竟然变得如此惨败,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师父扭头看了眼那永远关不上的厅堂正门,因为其中块门板被陶七两当成床铺摆放在厅堂的地面上,昨晚我来到这里,就是看到他躺在那块门板上面睡觉来着。师父诧异地扫了眼空荡荡的几间大屋,不禁问道:“陶七两现在何处好像他不在家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