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1 / 2)

<content>

编写化学课己争取一个进京赶考的资格。

一个州府内所有的学生同时开考,然后按分排列,每个州府能够参加科考的人数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近乎固定的数量。

所以,想要获得参加科考的资格,就只能保证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名列前茅,至少也要确保可以在名额数量之内。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那些没有获得科考资格的学生就这么拜拜了。

各州府,各县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那些参加科考的,考中之后便算是朝廷的中央官员,而这些没有获取资格的考生,则可以在各地进行另一个考试。

这个跟科考差不多,只不过考取的衙门不同,他们考取的是各州府的各个衙门。

至于两次考试都落榜的,那就只能无能为力了,有条件的,可以复读,然后来年继续考试。

但复读并不是免费的,而要缴纳相对较高的学费,而学校的补贴什么的也就没了,也就是说,复读就意味着自费。

原则上来说复读是可以无限制的,但复读的时间太久了,在考取方面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弃读,或者只复读一年。

同时又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于这些落榜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毕业之后,若是没有复读的话,则每三年可以获得一次考试的机会,复读就从最后一次考试时间算起。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时,各大小书院也都分为了两个批次,一个是全力准备去长安赶考,在这最后一个月里进行突击培训。

其实也就是之前程知节搞的那些培训,主要是让各考生心中有个数,免得到了时候慌了手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